近几年,我国农业展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农业展会在促进农产品贸易,带动农业产业升级,提升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凸显。
一、我国农业展会举办情况
据统计,2019年中国境内举办农业展会350场,去除同一地点同期展会,实际共254场。时间分布上,展会多集中于4—6月和8—11月春秋两季,7月、10月举办的展会数量明显低于相邻月份,入冬后的农业展会数量明显减少(见图1)。
图1 2019年中国农业展会时间分布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农业展会突破传统办展模式,结合云上展、线上直播等新技术,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呈现,逐步形成展览业发展的新路径。下半年在我国疫情控制较好的情况下,农业展会主办方纷纷举办线上线下博览会,以第五届中国国际食品配料博览会为代表,线上观看人次达1.87亿,线上交易额7250万元,线下交易额1.23亿元,成效显著。
二、我国农业展会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农业会展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但受农业展会行业起步晚、农产品季节性强及国内外贸易环境多变等影响,农业展会发展面临以下问题。
专业化有待加强。会展行业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系统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等特点,由于会展业在我国仍属于新兴行业,专业化人才稀缺,同时农业展会行业利润较低,在媒体宣传、现场运营及后期服务等方面投入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我国农业展会的专业化水平。
信息化管理待升级。一场大型国际展会从筹备、举办到后期总结历时数月,参与人群广泛,展览货品繁多,搭建工程庞大,流程化和信息化发展成为趋势。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业展会仍分块作业,缺少统一完善的展商申报、观众注册及货品登记系统和数据库,信息化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随着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会展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但我国农业展会的起步较晚,存在国际化程度低的问题。2019年中国农业展会分类认定中上报的中国农业展会的国际专业观众平均占比仅为4.5%。
三、关于我国农业展会的创新发展路径
基于我国农业展会的现状,未来我国农业展会在内容、模式和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上,有以下创新路径:
一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开辟农业展会服务广阔天地。农业展会具有农业生产示范引领、区域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作用。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化,未来农业展会要在全面乡村建设方面,提供相关的会展服务,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是发展跨界融合模式,提供农业展会发展新动力。随着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传统展会模式面临巨大挑战,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以线上展示、直播带货为特色的云上博览会应运而生,同时融展览场馆、博物馆、艺术馆等为一体的展览模式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
三是践行绿色环保标准,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展会。近年来,中国展览业绿色环保标准建设已经起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主办方在搭建选材和施工中,要不断深化践行环保义务,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展会。